撸起袖子加油干,闻鸡起舞赶早春。2月3日,年味还未散尽,我县不少企业已经开足马力赶生产,力争实现“开门红”。
凤阳经济开发区是国内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产基地,同时也是国内最重要的保温瓶生产基地。位于凤阳经开区的安徽鑫民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烤制、检查、包装玻璃器皿。仓库里,工人们往来不断,把托盘上已经包装好的玻璃制品堆放在成品出库区域等待装箱。该公司去年生产总值达3.6亿元,缴纳利税2300万,在今年春节期间,订单数量更是有所上升。
“我们有四项发明专利,还有十几项实用新型专利,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的空白,产品现在基本上销往中非,中东、南美等四个国家和地区”,该公司董事长褚建强兴致勃勃地介绍道,“春节期间,所有员工都没有放假,订单非常充足,我们员工的收入也有大幅度提高。”
为了赶工期,不影响产品出货,该公司38条生产线上的1000多名员工,过年期间依然坚持‘留守’岗位。邓梅作为该公司生产一线的员工,她对于过年期间的忙碌乐在其中,“大家过年期间一直在上班。在赶订单的同时,工资也在上涨,我们大家是挺高兴的”。
淮河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,工人低头忙碌的身影,宣告该公司新一年生产计划的正式启动。“今年我们企业国内外订单越来越多,真实感受到安徽发展环境越来越好,”该公司生产负责人王夕亮笑着说道,“这几天我们员工全部到岗,机器也开足了马力,大家都在赶生产。”说起公司春节不打年盹,开足马力赶生产,王夕亮显得十分激动,“这一方面增加了我们自己的收入,另一方面也是为建设美好安徽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。”
新春伊始,凤阳经开区已有23家规模以上企业及一百余家规模以下企业复工,在岗工人达1.5万余人。
我县广大企业立足“早”字,在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(硅工业园)、小岗村产业园、苏商工业园、浙商工业园、大庙石英砂工业集中区、循环经济产业园都已抢抓当前有利时机,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,掀起了新一轮生产热潮,全力冲刺“开门红”,为实现今年的目标开好头、起好步。(王倩 刘顿 张昊)
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包装产品
工人们正在烤制玻璃器皿
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
鑫民玻璃负责人为客户介绍公司产品
淮河玻璃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向客户介绍产品